趁著昨天晚上美股休市,我來回答網友在昨天的主題「樂觀看待」中提出的問題(有關道瓊指數):
板大:
敗象出現了吧?這幾天以來都是價增量縮的啊,
線圖上很明顯~~
http://stockcharts.com/h-sc/ui?s=$INDU&p=D&b=3&g=0&id=p30529427622
標普500也是價增量縮啊~
上升量縮是敗象嗎?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重視量價關係的人一定十分在意這種現象,認為這就是量價背離的破壞訊號。這是量價背離沒錯,但量價背離就一定是破壞訊號嗎?或者一定是敗象嗎?我以前也非常在意這樣的問題,但經過長時間的體會,終於領悟量價關係的真諦,因此有了一句名言:「價為主,量為輔」。
有些人只看價就可以操作,這就是「價才是王道」的觀念,而Cola喜歡用「價為主,量為輔」的主從關係來取代,因為這樣最中庸。Cola你憑什麼說:「價是主,量是輔呢?」Cola問你,如果我們不看成交量,能不能交易呢?答案是可以的,有非常多人都是這麼做,尤其是程式交易者。但如果你光看成交量,不看價,請問你有辦法操作嗎?我想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我對美股的分析就純粹是以價格取向,完全沒有將成交量納入分析,主要是因為我找不到成交量的部份。另外我也想試試如果沒有成交量,技術分析會準嗎?結果我發現沒有成交量,照樣能分析,而且準確度幾乎不受影響,這反映了「價是王道」確實有道理,不是無的放矢。
Cola你身為技術分析的推廣者,竟然同意「價才是王道」的思維,是想造反嗎?難道成交量就毫無意義嗎?那乾脆就捨棄不用了,為何你的技術分析還是照樣使用K線的量價關係,這不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其實技術分析只不過是一種工具,並沒有那麼神聖,輕鬆一點來看它,反而能更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涵義。很多人終其一身都在背公式,從學生時代背到現在,即使面對技術分析仍然脫離不了背公式的習慣。反倒對於技術分析真正的涵義並沒有深刻體會,這樣真的能學會嗎?我不是在說教,請不要誤會,Cola講的都是自己的經驗、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是在講你。(你把它看成是Cola的內心對話就好了)
「上升量縮」是什麼?是好?是壞呢?Cola你不要欺人太甚,這種幼稚園的題目,誰不會。不要以為只有你懂技術分析。「上升量縮」當然不好,這還要問嗎?那Cola再問你,為什麼不好?你能說出個讓自己信服的道理嗎?我說的是讓自己信服,而不是說給Cola聽。不要以為這是幼稚園的題目,往往越簡單的技術分析越沒有人去真正探討其涵義,直接將它視為理所當然,這就是我說的「背公式」。
上升量增與上升量縮,究竟是差在哪裡呢?Cola你越來越扯,這不是廢話嗎?當然是差在成交量。那我再問你,為何上升量增比較好,上升量縮就不好呢?如果你還沒有一套可以說服自己的說法,那Cola提供一套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請勿爭辯。
成交量就是在倆情相願之下,以市場的行情完成交易的股票數量;注意”市場行情”這四個字。也就是說,不管成交量的多與寡,「市場行情」就是市場行情,白紙黑字,是不爭的事實。成交量增加只是代表著越來越多的人同意這樣的市場行情,而成交量萎縮就是代表同意以這個價格交易的人越來越少了。你可能會說,這還需要我講嗎?如果Cola只是這樣的程度,你現在就可以轉台了,不用再浪費時間看我的文章了。
我想表達的意義是,上升量增,就是這個價錢是經過多數人認定的價格,所以它是通過「交易量增加」的測試,是大家比較能接受的行情價。而上升量縮,只是少數人完成交易,表示它還「缺少」成交量放大的測試。如果在很多人買賣之下,它還能維持這樣的價位嗎?這點未經證實,這就是「上升量縮」的疑問。所以充其量「上升量縮」我們只能說它的價位還「有待證實」,如此而已,不能說是敗象。
很多人都誤用量價關係,犯了未審先判的毛病將「有待證實」與「無法通過測試」畫上等號,所以視上升量縮為洪水猛獸。這樣的結果往往讓很多懂的技術分析的人在回升行情當中裹足不前,甚至乾脆放空。不但沒有賺到波段利潤,反而逆向行駛,操作績效大打折扣。後來才有「價才是王道」的興起。
既然如此,我們乾脆放棄成交量,直接以價格作為操作依據。這樣也是可以,我並不反對。但我認為既然成交量這種統計數字得來不費功夫,不妨當作輔助的工具。只要謹守「價為主,量為輔」的主從關係,切忌反客為主、鳩佔鵲巢,讓成交量來告訴我們目前的價位究竟是通過測試,或是有待證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延伸閱讀:
11/27樂觀看待
歡迎加入銅臭學堂,入園申請:
http://onlycola.blogspot.com/2009/03/cola.html
http://onlycola.blogspot.com/2009/03/cola.html
2008年11月28日
透視成交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