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銅臭學堂,入園申請:
http://onlycola.blogspot.com/2009/03/cola.html

2008年7月28日

我們的新世界


此商品與文字由博客來網路書店提供




這本書有點厚,需要一點耐性才看的完,但內容很精采,保證值回票價。就如封面所介紹的「本書的一部分是偵探故事」當然葛林斯潘不會寫偵探小說,只是將他在聯準會主席任內所學、所見、所為,通通整合起來,合理的推論2030年後的世界究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估此不論葛老的推論是否正確,但至少他的結論是相當正面與樂觀,這樣就已足夠。

全書洋洋灑灑總共二十五章,以911恐怖攻擊事件作為引言,以先知所預見的未來作為結束,章章精彩。我個人對這本書的定義是「經濟學實務」是本貨真價實的美國近代經濟史,由美國歷年來任期最長的聯準會主席艾倫.葛林斯潘所著作。套句柯林頓所說的:「葛老在說話,全世界都在聽」因此,本書不僅是描述美國的經濟也詳述世界大國間的相互影響與消長,對於讀者的國際觀與未來觀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為什麼我說這本書是「經濟學實務」因為它沒有經濟學的複雜理論,葛林斯潘透過個人成長過程與工作經歷,告訴我們,何謂「經濟」?葛林斯潘對於數字與數據相當有興趣。他原本的工作是幫各產業做分析報告,提供確實的數據供企業的執行長作判斷。他認為唯有靠數據說話才不會落入推測一途,由此可見他是個實事求是,眼見為憑的科學主義者。因為他對搜尋數據的專長,對於競選的民調與選票的掌握有非常大的優勢與方法,因此很快的與政界有密切的合作機會。

我們先不管為什麼無論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當選總統,葛林斯潘都能穩坐大位。理論上這麼重要的位置,執政者應該都會安排自己人來掌位,怎麼可能讓不同政治理念的人來當聯準會主席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雖然與書的內容無關,但卻與葛老的專業有關。政治是非常現實的,如果不是因為葛老能帶給執政黨最大的政績保證,是不可能一再連任的。所謂的最大政績保證,並不是指一昧的配合執政者的政治支票,而是讓美國的經濟能夠楚於最佳的狀態,這才是執政的最佳保證。正因為沒有人比葛老更適合擔當此重任,所以才會無論那個政黨執政,葛老都會被任命為聯準會主席。由此可見,葛老的專業是無庸置疑的。

書中開頭我們看到的是美國對於911恐怖攻擊的反應與對策,在這裡我相當佩服葛老的冷靜與老練。他指出,通常在國家遭遇緊急危難時,每個國會議員都覺得他必須推動一個法案;總統也感受到採取行動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變得非常短視而無效率,還經常做出有害的政策。在我們還沒看清楚九一一事件塵埃落定後所產生的影響之前,我認為最好的策略就是觀察和等待,這才是精明的做法。這正是九月十九葛老在國會議長辦公室和國會領導人開會時所說的話。

如果在台灣國會,這樣的發言可能會被罵死,認為是不負責任的作法,為什麼連掌握情資的能力都沒有呢?乾脆馬上下台以示負責。這是台灣的政治人物最常說的話,只會落井下石,幾乎拿不出有建設性的提案與規劃,兩國的民主程度從這種地方就可以看出落差,毋庸爭辦。怎樣的選民就會選出怎樣的政治人物,所以我們也該加油。

這本書有很大的部份是在講中央計畫經濟與自由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結果。什麼是中央計畫經濟,像蘇聯、東德、以前的中國,這些共產國家或是社會主義國家所實施的經濟政策。表現上是非常理想的計畫,以全體的利益取代個人的私利,以大規模且有計畫的生產模式,取代自由世界混亂自私的種種交易與買賣。理論上中央計劃經濟應該是比較好,產能也應該會比較高,有規劃的集體產能當然會比雜亂無章的個人行為來的有效率。但事實並非如此,人類若屏除私心,長期下來就沒有動力。更別說是創新。

最後的結果不用說也知道,蘇聯瓦解、柏林圍牆倒塌、中國也積極調整腳步,擁抱資本主義以求生存。現在除了少數如北韓與巴西等國家,幾乎沒有人會認為中央計劃經濟是條可行之路。即使很多人討厭資本主義社會所造成的競爭、不安、變化、與不確定性,這些不受歡迎的特質。但我們也不能睜眼說瞎話,若沒有人性的貪婪,如何會有冒險、創業、創新,如果我們辛苦打拼的成果,不能成為私人財產,不能任由自己的意願安排,還有誰會願意全力以赴、冒險犯難呢?

現在是因為答案揭曉,所以我們覺得中央計畫經濟與自由市場經濟優缺點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就如同股市的頭部尚未出現之前,你看的出來這是高點嗎?同樣的,當這兩種經濟模式尚未分出勝負之前,所有人都是霧裡看花,兩邊搖擺。

書中指出,二十世紀最具關鍵性的辦論,就是政府要控制到什麼程度才是對全民福祉最好。二次大戰之後,歐洲的民主國家都往社會主義移動,即使是美國也偏向中央集權。1970年美國陷入衰退,失業率竄升,大約有五百萬人沒工作。同時,通貨膨脹也發生了。因為失業率與物價不斷攀升,尼克森總統受到各界的壓力,最後決定採取工資和物價管制。

我們很難想像當時美國企業綁手綁腳是什麼樣子。關於這點,葛林斯潘描述康乃爾經濟學家亞佛瑞德.卡恩(後來成為知名的航空業解除管制之父)在召開委員會決行時的雞毛蒜皮事項一一點出來:「計程飛機能不能買五十人座的?輔助運輸機能不能從佛羅里達州把馬運到東北部的某處?我們能不能用固定航次客機在有空位時運標準優惠旅客,並以優惠價格安排他們坐在空出來的位置上?客機能不能像滑雪者推出特殊票價,當沒有雪時可以按成本價退票?兩家互為關係企業的航空公司,其員工是否可以穿著外觀相似的制服?」然後他看著國會議員說:「你們會不會覺得很奇怪,我每天都要問自己:這是必要的動作嗎?我媽把我養大就是要做這些事嗎?」

把這整段寫出來,就是為了讓讀者了解,這些現在看起來理所當然該由航空業者自行決定的小事,在1978年的美國竟然是受到如此嚴格的管控,真是不可思議。後來,尼克森承認管制工資與物價是他最糟糕的政策,且從一開始他就知道這是差勁的對策。這純粹是政治的權宜之計。很多商人說他們希望能夠凍結工資,而消費者又喜歡凍結物價的想法,於是他決定放手一搏。這就是一個把個人利益看成高過國人利益的政客想法。只要能夠穩住自己的政治地位,百姓的利益又算的了什麼呢。這種事情並不只是出現在政界,其實商業也是同樣的。企業的高層往往為了短期的績效,或是基於股東的壓力,做出短視急劇的決策,為的是要有立竿見影的成效,至於會不會有秧苗助長的後果就不是他關心的了(因為執行長的壽命本來就不長)。

解除管制是福特政府最偉大而又最不為人知的成就。葛林斯潘推崇:「福特解除管制的重要性在怎麼強調也不過分。」但大多數的效益要好幾年才會展現。然而,解除管制提供了1980年代龐大企業體的分割、個人電腦與隔夜快遞等新產業的誕生、華爾街的併購熱潮,以及公司重整等。事實證明,解除管制大大提升了美國經濟的彈性與韌性。

但民眾是無知且沒有耐心的,福特承受來自國會,甚至是自己的選舉團隊的巨大壓力。要求他放棄對長期永續復甦的承諾,不要再阻止刺激經濟的方案。福特堅忍的維持最溫和的政策,因為任何立竿見影的作法,其背後可能會有更嚴重的副作用,前者尼克森的嚴厲的中央管控就是非常好的例子。而歷史也證明福特是對的,經濟成長又持續加速了整整一年。但在這項事實趨於明顯之前,投票日早就過了。葛林斯潘口中的最屬正常人的「福特總統」在下一任總統選舉時因為沒有進一步且立即的經濟復甦成效而輸給卡特總統。

我之所以強調上述的情形,因為目前台灣也面臨著幾乎快相同的窘境。薪資縮水、物價上漲,電視媒體每天播的不是重大新聞(其實也沒那麼多新聞),而是雞蛋又漲幾元了、粽子也漲五元、麵包因為麵粉漲價也跟著調漲,油電解凍之後民眾該如何省錢等等,又有人因為受不了物價上漲的壓力去看心理醫生(其實是媒體每天報導製造恐慌所致)。諸如此類的話題已然取代台灣的奇蹟之一「政治話題」而成為茶餘飯後的閒聊的主角。這個時候我就更佩服福特總統所秉持的看法,他認為經濟最重要的就是回歸到信心與冷靜。他要求把推動政策的步調放緩,慢慢地讓赤字、通貨膨脹、和失業降溫,最後達成一個穩定、平衡,而漸進成長的經濟。

在這裡我要與所有的臺灣人共同勉勵,此時此刻的台灣雖然也同樣面臨困境,但我們需要冷靜與耐心,無需跟著媒體起舞。看看雲林的女高中生用五年拍了20萬張的台灣臉譜,年輕人有這樣的活力與勇氣,面對貧窮卻甘之如飴。有這樣的台灣學子,難道不會有未來嗎?只要我們能撐過這段時間,市場自然會自己找到活路,終究會雨過天晴的。我對台灣有相當的信心,就如同葛老對美國與世界的未來擁有的信心是一樣的,希望你也是。

這本書寫的很廣,其實可以看成是世界的近代經濟史,我之所以把重心擺在美國是因為,美國是資本主義的創始與最佳代表,同時也是將資本主義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國家,幾乎所有的金錢遊戲規則都是從美國發展出來的。葛林斯潘說美國經濟最偉大的力量就是其韌性,吸收破壞力並復原的力量。其方式與步調,常常是你所無法預料的,更是你所無法控制的。這也證明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與未來性。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很渺小,跟別人有很大的差距,這種感覺甚至令人沮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要以葛林斯潘的一小段敘述作為與網友互相勉勵與心得結尾:

我(葛林斯潘)和山帝(在【商業周刊】撰寫評論而出名,【財星】第一個首席經濟學家)合作一段時間,開始發現他的權威大部分來自一個事實:他只是比其他人更了解經濟。我的知識沒有他那麼豐富,但差距也不是很大。我每天做我喜歡的工作,可以從中學習。如果我持之以恆,我想,我追的上他。

最後,如果要我用兩個字定義最近看過的幾本書的特質,那我會說:「境外共和國」是開放,「勇者致富」是遠見,「散戶至上」是證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系列」是股市,「我們的新世界」是經濟,「Cola股市週記」是操作。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看您寫的好書推薦,是一種享受,雖然您推薦的好書,不一定每本都會買,但也前後買了好幾本。
看Cola 股市週記,也一陣子了,受益良多,感覺在網路上發表股市心得的人,可能不少,但像您這麼如實呈現,又這麼好學多聞的人,可能不多了!
向您致敬!

cola 提到...

操作的這幾年得到的經驗是,技術分析可以讓我立於不敗之地,這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真正能讓我長智慧的,就只有看書一途。即使我必須一邊寫日記,一邊整日記,仍然強迫自己空出時間看書。這樣才能讓自己有能力看清楚,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什麼是鬼扯?什麼是道理?不至於被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