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銅臭學堂,入園申請:
http://onlycola.blogspot.com/2009/03/cola.html
http://onlycola.blogspot.com/2009/03/cola.html
2008年3月23日
勇者致富
此商品與文字由博客來網路書店提供
此書探討全球化問題,說明如何在拒絕與接受之間尋找最佳途徑。知識是可以累積的。書中有很多敘述是我在「境外共和國」與「島耕作系列」中已經涉略過,因此在閱讀時就可以融會貫通,事半功倍。建議你在閱讀此書前後,也一併閱讀上述書籍。
企業是以利潤為國界,尋找成本最低的地方生產、獲利最高的地方銷售。哪些作業該委外?哪些作業要自己進行?兩者又該選擇何處進行?答案均指向全球運作。這一段清楚的說明企業全球化的趨勢與現況。當你的對手因為全球化而提高獲利時,你不跟著做就會失去競爭力;無論你是否出於自願,都無法漠視全球化的事實。企業為了生存就不能死守祖國,全球化是條不歸路。
我們可以基於某種理由抗拒全球化,但加入全球化,致富的速度比不參與的國家來的快。當然也不是想加入就可以加入,必須能滿足全球企業的需求,提供教育、基礎建設、與人身安全保障。無法做到這幾點,也將被排除在全球化之外。幸運的是,這幾點台灣都有;不幸的是,台灣有環保與政治的議題。為了選票往往將大型投資拒之門外。早期的杜邦與拜耳案就是很好的例子。環保問題固然需要解決,但就業機會與提振經濟也是強國富民的必要條件。環保問題需要地方與企業雙方共同努力解決,而不是丟給企業去想辦法,認為企業想賺錢就要自行解決。這樣的被動精神,極可能降低大型企業投資的意願而移至歡迎與友善的國家進行投資,那就可惜了。
書中提到「要素價格均等化」。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企業會將生產活動從薪資高的國家移到薪資低的國家,直到所有國家同樣技能的工資水準都一致。當所有地方的投資報酬都一樣時,企業就不再移動。相同的,既然同樣技能在所有地方都同等薪資,那也就不會有移民問題了。在此之前,全球化就會繼續進行,誰都擋不住。Cola認為,這幾年台灣薪資停滯甚至倒退的原因,有可能是受到東南亞與中國的薪資比價的影響。想解決這個問題,唯有提升技能程度,或是幫助中國成長富裕,直到薪資水平差異不大時,企業就會以社會穩定與較高文明作為考量,願意付出較高的成本重新回到美麗台灣的懷抱。失業率自然就會降低,薪資才會上漲。
全球化帶來嚴重的移民問題,人民想要提升生活品質,往薪資高的國家移動,是個非常有效且直接的方式。可是這樣又會造成更高的失業率與種族衝突與融合問題,要如何避免,是各國都很傷腦筋的事情。移民也非全然壞處,像美國就因此得到大批比美國人更優秀的人才,幫美國創造更高的科技,美國因此才能領先群雄,立於不敗之地。但也不是只有美國得到益處,書中舉出張忠謀藉由在美國工作的經驗,回台灣創造台積電這種大企業,回饋祖國。
全球化另一個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貧富不均」,富者越富,窮者越窮,懸殊越拉越大。這其實是資本主義的問題,只不過全球化讓它提早發酵並且擴大差距而已。這個問題基本上是無解的,但政府應該要盡量努力改善貧窮問題,否則就會由經濟問題轉為政治問題,變成政府下台的主要因素。這次台灣的政黨輪替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原本被譽為「台灣錢淹腳目」的富裕情形已不復存在。這幾年韓國的後來居上、新加坡的更上一層樓、中國的崛起,台灣相較之下失色很多。偏偏又遇上全球性的原物料短缺,物價上漲,唯獨薪水不漲,老百姓自然會將希望寄託在另一個政黨。無法為百性解決經濟問題的政府,最後也只有下台的份。
貧富不均、薪水不漲的問題,換個政黨就可以解決了嗎?當然不可能。但我們可以開放市場、增加就業機會、打開心胸、迎接未來。其實不要害怕有錢人更有錢,只要能提升一般人的生活品質,並做好社會福利,就能減緩「貧富不均」所帶來的衝擊。大家都知道「不患寡,患不均」的道理,因為人的感受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但卻都忽略了,即使全球化會帶來貧富不均,但總比大家都窮的日子還好過很多。以前農業社會,大家都為了三餐而工作,現在卻是為了更高的生活品質而工作。一樣是窮人,但基準點已經不一樣了。這點就是資本主義的最大貢獻,而全球化將資本主義發揮的淋漓盡致。
既然無法拒絕全球化,就應該敞開心胸,向前迎接。書中提到以色列的例子。由於國家對企業的需求大於企業對國家的依賴,對於能順勢帶來高科技、市場連結與供應商網絡的高收益跨國企業,政府不但應該免稅,還應該付給他們稅金。以色列為了爭取英特爾設廠,答應補助英特爾總值六億美金的獎勵金、工廠建設費與稅率優惠。目前,英特爾是以色列境內最大出口商與就業機會提供者。
書中也提到大多數人認為美國是全球化的最大獲利者,這也是事實。但絕對不是因為全球化是依照美國模式,美國人就可以坐享其成。其實美國本身就是全球化最大的衝擊者,全球化所帶來的失業與移民問題,在美國更甚於其他國家。但為何美國人仍是全球化的最大贏家呢?主要是因為「美國精神」,美國人有接受變化、勇於挑戰的正面樂觀的精神,這是值得學習的。
全世界都害怕移民所帶來的失業與文化的衝擊,美國也一樣怕。但美國卻願意接受外來文化,並有自信的將其融入成為美國文化的一環,也就是說美國文化就是全球文化;他們有這樣的自信與體認。美國企業就算是獲利,照樣還是會裁員,只為了追求更高的獲利與更新的科技。因此美國人適應與接受裁員所帶來生活上的變化,也將之視為應有的挑戰,這點是其他國家所欠缺的經驗。從日本在泡沫經濟之後自殺率的增加與台灣最近因為經濟壓力所造成的社會問題,充分顯現出面對全球化的挑戰,美國確實比其他國家更願意付出,當然就更有競爭力。
人往往害怕失去一切,對於從新開始的恐懼感讓我們不敢嘗試、冒險,長久下來就會安於現狀,失去競爭力。其實我們本來就是從零開始,除了少數幸運兒能夠繼承上一代的產業,否則從頭來過,難道就是世界末日嗎?投機者的告白作者說過:「沒有破產兩次,就不能算是夠格的投機者。」意思是說,身為投機者必須要有提的起、放的下的心態,即使人生陷入低潮也不能失去樂觀、冒險的勇氣。
今天我看了洛基「勇者無懼」這部電影,深受感動。在第十回合開打前,兒子擔心地勸洛基說:「你別自不量力這太危險了,你無需證明什麼」。洛基回:「我要全力以赴才行」。被擊倒時為了實踐自己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重點不是你出手有多重,而是你承受多少還能向前邁進。」靠著堅強的意志站起來,漂亮的完成拳賽,贏了掌聲也圓了夢想。
洛基的電影其實就是美國精神,我們不能一面討厭美國(因為太過強大會惹人厭),卻又想要享有同樣品質的生活,這是不公平、也不務實的。
最後,我以書名「勇者致富」與洛基的「勇者無懼」跟各位互相激勵。並將洛基的話修改成:「重點不在你獲利多少,而是你承受多少失敗還能勇於操作。」作為本篇結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