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銅臭學堂,入園申請:
http://onlycola.blogspot.com/2009/03/cola.html

2008年3月6日

境外共和國


此商品與文字由博客來網路書店提供

「揭開境外金融的秘密」這幾個字深深吸引著我,讓我想一探究竟「何謂境外金融?」。對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領域;老實說,我連聽都沒聽過,真的是孤陋寡聞。但因為書中提到「安隆風暴」的整個過程,這個我就有興趣了。因為我曾經看過「安隆風暴」的DVD。憑良心講,故事非常緊湊,我真的看不懂。現在我終於了解不是情節緊湊看不懂,而是我的金融知識過於貧乏,導致我只看到熱鬧,卻摸不著門道。簡而言之,就是不得其門而入。看完這本書,我決定再去百視達租回來看一遍,看我究竟能看懂多少。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穫是,讓我了解自由經濟的各種面貌,不能光從表面上去看,事實上其背後的複雜程度令人驚嘆。境內與境外的交互運用,竟然會對企業與商業行為有如此大的助益。與其說商人無祖國,還不說是商業行為會為自己尋找生命的出路,造就了經濟無國界的自然現象,與愛不愛祖國並無相對關係。

以前我一直不知道洗錢的手法與意義,現在終於了解不只是罪犯才會洗錢,幾乎所有的大企業、有錢人也是利用同樣的手法為自己的獲利尋找更隱密與有利的秘密基地。而最佳的方法就是將錢匯出國內,遠離政府的監控,然後透過境外的金融服務,重新包裝再運往另一個國家進行投資,這些資金的轉運站就是有租稅天堂之稱的「境外共和國」。

「保密」是境外世界的絕佳保護機制,我們最熟知的瑞士銀行就是以保密出名,(電影都是以瑞士作為洗錢的背景)。以前我總以為這是基於正義、公理,名正言順的事情,只有中立的瑞士才有資格做到。現在我才知道這只不過是銀行用來吸引客戶的一種商業行為,利用「保密」的冠冕堂皇理由,暗地保護與掩飾企業、有錢人的獲利,進行逃漏稅;甚至幫助罪犯、恐怖份子等作為洗錢的工具與服務,並非是什麼正義行為。

而這些租稅天堂利用「保密、免稅、自由」等特質,吸引所有多國企業到此設公司、信託、銀行,進行所謂的秘密金融活動。而這些活動基於保護客戶資料與權益的最高原則,幾乎無人可以透視其活動內容。在這些國家設廠,無須繳營業稅、無需繳財務報表、無須向任何人報備與交代,也就是說企業可以在毫無監控之下自由活動,進行最有利的競爭與投資,這正是資本主義的天堂、有錢人的最愛。

書中主角「開曼群島」就是境外租稅天堂的最佳代表作。人口接近四萬,卻有五百八十家銀行與信託公司,有六萬五千家公司在此註冊,是這個國家現有人口的一點五倍。開曼群島是世界上第五大銀行中心,持有的外國資產超過七千億美元。四十年前,開曼還是一個以捕捉海龜維生的國家。今天,這個國家的生活水準甚至凌駕美國、英國之上,失業率幾乎等於零,靠的就是高度自由的金融服務。

究竟有什摩魅力,能夠吸引全世界的跨國資金前往這些境外租稅天堂呢?說穿了就是免稅的吸引力,這讓企業可以玩「資金大風吹」與稅負大變法。將資金吹向免稅的天堂,將負債留給高稅收的國內。這樣不但可以免稅,甚至回過頭來享受祖國的減稅與企業補助等福利,這是多麼甘甜美麗的事情。同時卻也是現今企業在高度競爭下,為求生存的變通方式;雖然有點骯髒,但也迫於無奈。因為競爭對手都是如此,自己不跟進,難不成坐以待斃?有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味道。

書中舉些簡單易懂的例子說明企業如何利用移轉定價來獲取龐大的利潤:
多國籍企業以書面方式將總部或子公司設在租稅天堂,將工廠設在低工資的開發中國家,降低單位生產成本,例如十美元;然後以無利潤(十美元)的價格將產品賣給境外租稅天堂的子公司;然後再由租稅天堂以有利潤的價格(三十美元)賣給高工資國家,所得利潤歸屬於免稅的租稅天堂,而高工資的實體國家卻未計入任何獲利。事實上,產品直接從低工資的開發中國家運送到高工資的已開發國家,所有的利潤都存在租稅天堂的紙上公司。該公司並未接觸到任何產品,甚至連文件作業都在公司總部進行處理。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

企業就是以這種方式來操作「移轉定價」,蘋果電腦就是一例。在新加坡製造電腦,以成本價格(例如每台二百美元)賣給蘋果設在開曼的子公司,然後由開曼的子公司以每台九百美元轉賣給美國的蘋果公司,美國蘋果電腦再以每台一千美元賣給經銷商,最後由新加坡的工廠直接將麥金塔電腦運送至經銷商那裡。

這樣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境外作業的利潤。蘋果電腦在美國境內銷售電腦,但每台只有一百美元會被課稅,七百美元的利潤留在免稅的開曼。更過分的是將較高的美國生產成本移轉至新加坡,使新加坡的生產成本被膨脹,再回頭享有租稅減免優惠待遇,節省更多的稅負。美國稅務單位在1992年控告蘋果電腦透過移轉定價把利潤留在境外,單在1984至1988年就逃漏公司稅約五億八千六百萬美元。

這種情形絕不單只是蘋果電腦公司,在美國企業是非常普遍,幾乎不用繳多少稅金的。有錢人與企業家不斷的利用境外租稅天堂藏匿獲利,進行逃漏稅。反而是普通老百姓一毛也別想逃,這就是弱勢者的悲哀。你能不知道或是忽略境外共和國的骯髒勾結嗎?但現在Cola知道了又能如何呢?至少我們能提高警覺,對於像安隆這種誇張的獲利敬而遠之,不碰為妙。

書中除了安隆風暴的詳細描述之外,我還要講一個自作聰明的例子。而這種例子在金融市場中反覆出現,但就是有些人自命不凡的認為自己絕對可以用電腦預測行情,然後戰勝市場的可笑結果。
1994年,LTCM正當合法地在開曼註冊。它的合夥人大有來頭,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聯邦儲備理事會副主席,以及數位華爾街債券交易商。LTCM的專長是債券套利。套利交易的藝術是能夠看出不同債券相對價格的微小波動,在市場重返正常水準之前,利用價差來操作並獲利。

1994年報酬率是28%,1995年是59%,1996年是57%。光是1996年的總獲利高達21億美元,比麥當勞、迪士尼、全錄的獲利還高。所有人都認為不需要擔心什麼衰退期,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只需留意那些有錢人的心意與電腦預測,還有報酬。

好景不常,1998年夏天的短短幾個星期內,這個巨人就倒地了。LTCM自認為可以操控的因素,最終卻證明是愚蠢的。它把市場視為一步不斷尋找平衡的機器,在電腦可以觀察及預測其中特定變數的行為(這個變數就是債券價格)。而債券價差其實非常小,因此要用非常大的槓桿才能有豐厚的利潤,必須向銀行大筆舉債才能達到目標;最後,其槓桿操作的融資部位竟達到其資本額的一千倍。

這裡有個盲點,若是交易透明之下,絕對沒有銀行肯冒這樣的風險,只有在開曼這種極度保密的天堂才可能任其為所欲為。所有投資人與銀行在資訊不透明之下仍敢放手投資與貸款,完全是被報酬率所迷惑。認為在這些聰明人的操作之下,不可能會出錯,且經濟學上這樣的推理本來就是正確的,沒有什麼可以撼動這樣的投資模式。於是毫無保留的全力贊助。

1998年夏天,俄羅斯經濟崩潰,衝擊到美國市場。LTCM的電腦非但無法正確預測,反而與市場結果背道而馳。買進的債券價格不漲反跌,放空的債券卻不跌反漲,非但沒有平衡收斂,反而漸行漸遠。該基金一天虧損數億美元,資本被快速浸蝕,公司背負龐大債務。創辦人在寫給投資者的信函中說:「如此巨大的虧損令我們震驚,諸位想必亦然,特別是徵諸此基金過去恆常面對的易變性,更是令人萬分意外。」

我們不談此基金的後果,反正是死的很難看。但對於這種意外的震驚,其實是過度自負所造成的。古今多少英雄好漢的前車之鑑,卻沒有人願意借鏡。這種情形,在我的床頭書「隨機的致富陷阱」「一個投資者的告白」中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只不過是這些人「貴人多忘事而已」。

總之,這本境外共和國,非常貼切與詳盡的揭發「境外金融的秘密」。書中內容讓Cola大開眼界,是本相當值得推薦的金融書籍。

沒有留言: